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刘云虹,许钧.文学翻译模式与中国文学对外译介:关于葛浩文的翻译[J].外国
语,2014(3).
[2]INGARDEN R.The Literary Work of Art[M].Evanston:Northwestern University
Press,1973.
[3]吕俊,侯向群.翻译学导论[M].2版.上海: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,2012.
[4]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7/0702/22/43679840_668302234.shtml2018-
06-26[DB/OL].
[5]谢天振.创造性叛逆:争论、实质与意义[J].中国比较文学,2012(2).
[6]曹明伦.文本目的——译者的翻译目的:兼评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和意大利谚语“翻
译即叛逆”[J].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,2007(4).
[7]许渊冲.译笔生花[M].郑州:文心出版社,2005.
[8]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莫言/9417362018-08-17[DB/OL].
[9]李莹.漫谈莫言作品的语言特点及形成原因[J].语文建设,2013(2).
[10]葛浩文.莫言作品英译本序言两篇[J].吴耀宗,译.当代作家评论,2010(2).
[11]陈旭东.“有技巧的揭露”:评莫言小说的审丑艺术[J].名作欣赏,2014(24).
[12]訾晓红.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气息及其在翻译中的传递[J].语文建设,2016(11).
[13]何元媛.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发展变化:以《红高粱》《酒国》《生死疲劳》为
例[J].现代语文(语言研究版),2017(6).
[14]冯全功.葛浩文翻译策略的历时演变研究:基于莫言小说中意象话语的英译分析
[J].外国语,2017(6).
[15]孙会军.谈小说英译中人物“声音”的再传递:以葛浩文翻译的《呼兰河传》和《
檀香刑》为例[J].外语学刊,2014(5).
[16]卢巧丹.莫言小说《檀香刑》在英语世界的文化行旅[J].小说评论,2015(4).
[17]许方,许钧.翻译与创作:许钧教授谈莫言获奖及其作品的翻译[J].小说评论,2013
(2).